生态环境治理新创新(一)
在过去的传统监管工作中,一些地方的执法力量如同“撒胡椒面”式分配,容易导致出现高风险企业查不透、低风险企业反复查的情况。而标识化管理通过数据标签精准定位监管重点,使执法资源投入与环境风险等级相匹配,实现“好钢用在刀刃上”。
标识化管理作为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质效的重要创新举措,能否切实落地,取决于基层执行的精细化水平。
标签建立要因地制宜。
要搭建符合辖区特征的标识化管理业维度可以对火电、印染等不同行业设定特征污染物标识;行为维度框架。空间维度可以按区域划分为生态敏感区、工业集中区等标识;行可以整合历史违法记录、群众信访频次等动态标识。
在此基础上,要根据本地产业结构特点、生态环境治理状况等细化标签维度,补充个性化标签,如化工园区还可增设危废产生类别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标签。
来源:中国环境网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